求職天眼通倒了!
之前一直有在關注的一個網站,成立的目的是為了讓求職的資訊更加透明化,所以用一個開放平台的方式,讓大家可以在上面留言。
然而,就像是這篇文章第一點說的:「沒有洞察到資訊複雜的本質。」;其實,大家工作做的好好的,為什麼要上去留言?怕別人不知道你過得很爽嗎?還是怕沒人來搶你的職缺?
這樣的情況,常常會造成留言的多是負面評價,而且都是很主觀的回覆;即便公司方可以上去留言,平衡報導,但是一般民眾會怎麼想?又是網軍來帶風向嗎?資方說的都不可信啦?
其實,這種情況很像我們要買車之前,總是會上各大論壇去看一下這台車有沒有什麼大問題;往往都會越查越心寒,怎麼這個也壞,那個出包;買得開心、修個痛快!
然而事實的真相可能是:只有遇到問題的,才會上來抱怨,甚至是為了讓車廠做出回應,所以要把事情鬧大。真的沒遇到問題的,車就順順開,哪還有空花那個美國時間整理PO文。
職場也一樣,只是增加了人和人互動...這個不確定性更高的變因,有可能你的氣場就是和上司、同事不合,什麼事都做不順,總覺得處處被為難,公司很爛;但可能換一個人來做,就是不同的光景了。
也因為如此,這篇文章中,就提到是否像是GOOGLE地圖中,對於景點評論的功能,就採取限制型的問句,規範了答案的變異程度,比較不會全都是主觀而帶情緒的字眼。
在現實中,求職真的是一塊很不透明的市場;大家可能覺得醫師找工作很容易吧?你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嗎?
說實在的,醫師在求職時,常常也是靠同儕、學長姊之間的口耳相傳;畢竟老闆也怕請神容易送神難,都會請醫師朋友幫忙打聽這個人有沒有什麼問題;當然,受僱醫師,也會打聽工作的環境、同事的相處、還有老闆會不會很難搞。而當親朋好友介紹這條路走不通時,才會考慮上人力銀行的網站來找職缺,不過那又是另一場博奕的開始了。
希望經過這次求職天眼通的失敗,未來能出現更好用的平台,打開求職路上的這一大片迷霧。
最後,再來談一下職醫的市場,順便打個廣告;在法規更改以及勞檢越來越嚴的情況下,公司對於臨場服務醫師的需求一定是提高的,但常常聽到的狀況是,不知道去哪兒找?搞不清楚要找哪一種醫師才符合規定?
有這種問題,歡迎來信或私訊解答,或是服用之前寫過的
【廠醫採購指南】http://fmomdoctorchen.blogspot.tw/2016/12/blog-post.html
https://www.inside.com.tw/…/why-qollie-shut-down-the-company